期中考试后如何分析总结?如何调整后半学期的学习计划?干货,必看!
↓↓↓点击表格中标题即可查看对应内容↓↓↓
考试整体总结
建议先对自己的期中考试整体情况做一个总结,一般我们考试前都会对自己的成绩有一定的期望值。
那么,这次考试,你是否达到了期望?名次、成绩是上升还是下滑?如果上升,是因为题目适合你?还是同水平的同学出现了失误?还是你的水平真正上升了?如果下滑,问题又出在哪里?
考试成绩总结
成绩原地踏步,查漏洞
从期中考试成绩来看,原地踏步的考生占多数。这些考生学习很刻苦,平时花在学习上的时间甚至比其他同学多,但就是成绩一直没有明显进步。这让很多考生和家长苦恼不已,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。
对于这部分考生而言,在接下来的学习中:
首先要设定一个新的学习目标,这个目标要比以前的高一些。新目标将是今后的学习动力,能促使考生向更高目标前进。
其次,就是调整学习方法。这类考生除了要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每一阶段、每个环节的复习外,还要在课余时间多向进步比较大的同学请教,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,还可以找老师进行个别指导,调整学习方法,提高学习效率。
成绩较差,树信心
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,一些基础薄弱、没考好的考生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。这些考生可能会发现自己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,很多学过的知识点都没有消化理解。他们面临大量的知识漏洞,容易一下子摸不着头脑。
这类考生可能总成绩不理想,但是具体到每一个科目,每一个知识模块上,一定能找到进步的地方。现阶段,这类考生要看到点滴进步,树立信心。成绩较差的考生还要认真分析试卷,纠正错题,并按照老师的安排复习,要跟上学校和老师的复习步伐和节奏,不能掉队。
成绩较高,重细节
一些成绩好的考生在这个阶段容易产生自满情绪,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,没什么好复习的。其实,期中考试只是对前一阶段学习效果的反馈,是对上半学期所学基础知识的阶段性检测,一次考试并不能完全反映考生的学习水平。
虽然有些考生这次期中考试成绩很好,但有可能是由于自己的薄弱环节没有暴露出来,因此,这些考生要做好心理准备,不能盲目乐观。成绩好的考生在以后的复习中也要查找知识漏洞,多关注知识点的细节,保证不留知识盲点。此外,还要科学地比较各科之间的成绩差异,进一步分析原因,争取更大胜利。
考试错题总结
对试卷中的问题应仔细归类,不能单纯把错误归为马虎。对丢的每一分按如下原因归类:
01“遗憾丢分”题目明明会做,反而做错了;如审题出现失误,看错关键字句等;如由于计算出现差错;还有最终答案正确但由于答题不规范。这也是大家常说的“粗心大意”。
02“模糊丢分”由于我们的平时功夫没下到,记忆的不准确,理解的不够透彻,应用得不自如;当然在回答时就会不严密、不完整;常常是第一遍做对了,一改反而改错了;或是平时做过的题目,考试时怎么也想不起来,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。
03“不会做丢分”不会,根本没有答,要么就是胡乱写,胡乱蒙的,答错当然不可避免,当然也可能连猜带蒙蒙对了,抄别人抄对的,这是无思路、不理解,更谈不上应用的错误。
经过认真地分析,你就会发现孩子的真正弱项。这三种错误,在每个同学身上或多或少都出现过,我们针对这三种情形,要采取三种策略——消除遗憾;纠正模糊;力争突破。
知识点总结
1. 知识点的总结是期中考试总结最重要的一环。
(1)拿到卷子后,需要关注的不应只是错题,而是包括孩子当时答起来不顺利、思维有障碍的题,以及可能凭运气做对的题。
(2)着重对这部分题涉及的知识做一个由点及面、更深、更广的复习,帮助孩子们把相应的知识点梳理一遍。
2. 注重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调整。
考试不仅仅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,也在检验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劣和与应试能力的强弱。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法,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,逐步培养自己的应试能力。
3. 正确对比,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。
最简单的是纵向比较,拿本次考试的成绩与上次考试的成绩对照,看是否比上次有进步。另一种是横向比较,即拿自己的成绩跟班、年级各档次分数线比。通过对比,帮助学生找到相对处弱势的学科,及时补救,预防偏科。
考试技巧总结
小升初、初三、高三的同学应尤其注意,要把每一次考试当成是小升初及中高考的真实演练。当你再次回顾整个考试过程时可以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。
1. 这次考试你的策略是什么?时间安排是否合理,有没有出现先紧后松或先松后紧的现象?
2. 有没有出现填错答题卡,或者一些很明显的低级失误?如果有,你要怎样让自己记住这个血的教训?
3. 具体到每门学科。数学是否因为专注后面的某道很难的大题而没有检查前面的题,导致丢了一些不该丢的分?英语听力是否因为纠结前面的内容而影响了听后面的内容?等等。
把你总结的记下来,这都是你最宝贵的经验,进行这些总结后,还要把这次考试的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,以更好的回顾和吸取教训。
最后,结合个人和学校的情况,调整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、学习内容、时间安排,做出更适合自己的计划和安排。让这一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。在以后的路上,走得更远,变得更强。
如何规划后半学期
期中考试过后,调整完心态,家长们应该协助孩子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订一个可行的计划,安排好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。
第一,规划好可以减少孩子们学习的盲目性、随意性,强化学习的目的性和可控性。
第二,规划可以减少孩子学习中的紧张、忙乱,带来学习的和谐和有条不紊。
第三,学习规划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理智的引导和意志的控制,从而使人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行事,使学习中的随意行为受到约束。
第四,规划便于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和主体积极性的激发,有着明显的动机作用。
第五,有助于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。
第六,良好的学习规划有助于我们培养统观全局、整体运筹、综合协调的组织管理能力。
那么,怎样做一个能有效提高成绩的学习规划呢?
其实只需要做好以下两点:
先不管如何规划具体学习内容,你先想明白一点:成绩可以不好,但心态必须积极。
有些同学对提高成绩有很深的执念,给自己的压力很大,可能是来自于家庭,也可能来自于自身的争强心理。争强好胜其实并没有什么错,很多时候还会激励你不断取得好成绩,但是如果不小心恶化成攀比,背离自己的初衷,偏离自己的目标,那就不可取了。
容易表现出来就是:
看到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上课玩,下课也玩,就会莫名地沮丧,甚至怀疑自己;
还有,一道题花了好久的时间都做不出来,就无心再做其他作业,愤愤不平,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地熬夜学习,为什么还是不会做;
甚至,晚上睡觉焦虑,我要是下次考试考不好,怎么办?他们肯定会嘲笑我...
这些有的没的,很可能会成为压垮你的天外飞石。所以,我劝你,心态一定要好。
他们不学习就能有好成绩,我天赋如此,我凭后天努力成功不丢人,而且天赋这东西不靠谱,说有就有,说没有也没有,而努力是长远的。
一道题做不出来没关系,我已经思考过了,明天问老师或同学,保证这种题下次一定会就OK了,先把其他作业写完。
睡前给自己一个鼓励,今天的学习任务完成的不错,虽然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,但是我会不断改进。努力去做就好,剩下的就交给时间。
我想这个世界上,不怕失败的人,才能赢吧!
心态调整之后,给你几点在做学习规划时的小建议:
①关于记背技能
中小学学习中需要记忆的东西真的很多,还记得你做期中后的总结时,是不是发现有很多知识点是因为没记住而造成失分?所以什么时候都不能忽略记忆的技能。
另外,所谓“尽信书不如无书”,记背任务不一定非要放在早晨,傍晚和睡前也是很好的记忆时间,而且有的人晚上记忆效果更好,早上做题更有效果。
如果英语单词或语文课文,你读了很多遍,背了很久还是记不住,不妨找找录音,在上学路上,或是其他时间带上耳机听,有的人对听过的东西,很容易记忆。
②关于理科学习
谁说理科学习全靠做题的,其实也要记背。除了数学、物理的一部分,剩下的化学、生物,都得背。
化学物质颜色特点背过了,推断题就会了,生物概念背过了,很多题就会了,物理公式背过了,虽然一时不知道用哪个,可是一看答案就恍然大悟了,久而久之,也就会套用了。(研究答案也是一种学习方法,领会一下)
做题累了就读一读、背一背。时间自己选,只要适合自己,并且有效果才最重要。
做题之后的规律总结是必须的,有很多教你做笔记,做错题本的方法,这里就不再赘述了。把握住一点:归纳总结的目的永远是为了学会,不再错,而不是总结本身。
③关于放松玩耍
玩的时候记得叫上你的朋友,可以跳绳,打球,唱歌...
最好别闷在家里独自打游戏,游戏越打越空虚,也不利于身体健康。和大家一活动一下,一来给体育加分,二来还能减少不学习的罪恶感,比较容易心安理得。
玩的时候就不要想着学习了,学习的时候就往死里学,别想着玩。这是老生常谈,但真正做到也有点不容易。
如果学习任务落下了好多,那就不要出去玩了,玩也玩不好,还不如好好补作业。
接着加油干吧,计划是你的,成绩也是你的,总之,未来是你的!加油!
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,编写不易,看到这里的你,去右下角给小编老师点亮“在看”吧!你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努力的动力
声明:以上部分内容整理于网络。仅作分享学习,资源版权属于原作者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Thanks♪(・ω・)ノ
- End -
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,编写不易,看到这里的你,去右下角给小编老师点亮“在看”吧!你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努力的动力
声明:以上部分内容整理于网络。仅作分享学习,资源版权属于原作者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Thanks♪(・ω・)ノ
- End -
你可能还需要这些文章
点击标题阅读
◆ 班主任“教坏”孩子,遭家长举报!被100万网友打脸:最该教育的,果然是大人
◆“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”“闹吧,退群吧,你们教育越懈怠,我家娃胜出的机会就越大”
◆ 韩红贪污3亿坐牢?官方实锤回复:一定严查!人坏起来,真的没底线......
◆ 女孩当众连踹母亲6脚!白岩松评:该教育的是父母,否则“熊孩子”越来越多!
◆王菲女儿退学背后,是2.3亿中国家庭的隐痛:父母的控制欲,到底害了多少人?